酸枣仁汤,中医方剂名。为安神剂,具有养血安神,清热除烦之功效。主治肝血不足,虚热内扰证。虚烦失眠,心悸不安,头目眩晕,咽干口燥,舌红,脉弦细。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、心脏神经官能症、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心肝血虚,虚热内扰者。
中文名:酸枣仁汤
功 用:养血安神,清热除烦
主 治:肝血不足,虚热内扰证
分 类:安神剂-补养安神剂
出 处:《金匮要略》
酸枣仁汤歌诀
酸枣仁汤治失眠,川穹知草茯苓煎,养血除烦清虚热,安然入睡梦香甜。
酸枣仁汤组成
酸枣仁、甘草、知母、茯苓、川芎
酸枣仁汤用量
酸枣仁(炒)15g,甘草3g,知母、茯苓、川芎各6g。
酸枣仁汤用法
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酸枣仁得六升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分温三服。现代用法:水煎,分3次温服。
酸枣仁汤功用
养血安神,清热除烦
酸枣仁汤主治
肝血不足,虚热内扰证。虚烦失眠,心悸不安,头目眩晕,咽干口燥,舌红,脉弦细。
酸枣仁汤方义
本方证皆由肝血不足,阴虚内热而致。肝藏血,血舍魂;心藏神,血养心。肝血不足,则魂不守舍;心失所养,加之阴虚生内热,虚热内扰,故虚烦失眠、心悸不安。血虚无以荣润于上,每多伴见头目眩晕、咽干口燥。舌红,脉弦细乃血虚肝旺之征。治宜养血以安神,清热以除烦。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,以其甘酸质润,入心、肝之经,养血补肝,宁心安神。茯苓宁心安神;知母苦寒质润,滋阴润燥,清热除烦,共为臣药。与君药相伍,以助安神除烦之功。佐以川芎之辛散,调肝血而疏肝气,与大量之酸枣仁相伍,辛散与酸收并用,补血与行血结合,具有养血调肝之妙。甘草和中缓急,调和诸药为使。
酸枣仁汤配伍特点
诸药相伍,标本兼治,养中兼清,补中有行,共奏养血安神、清热除烦之效。
酸枣仁汤运用
本方是治心肝血虚而致虚烦失眠之常用方。临床应用以虚烦失眠,咽干口燥,舌红,脉弦细为辨证要点。
酸枣仁汤加减化裁
血虚甚而头目眩晕重者,加当归;白芍、枸杞子增强养血补肝之功;虚火重而咽干口燥甚者,加麦冬、生地黄以养阴清热;若寐而易惊,加龙齿、珍珠母镇惊安神;兼见盗汗,加五味子、牡蛎安神敛汗。
酸枣仁汤附注
酸枣仁汤附方
甘麦大枣汤
酸枣仁汤组成
甘草、小麦、大枣。
酸枣仁汤功用
养心安神,和中缓急。
酸枣仁汤主治
脏躁。精神恍惚,常悲伤欲哭,不能自主,心中烦乱,睡眠不安,甚则言行失常,呵欠频作,舌淡红苔少,脉细略数。
酸枣仁汤出处
《金匮要略》[1]
酸枣仁汤化裁方之间的鉴别
本方与酸枣仁汤均属滋养安神剂,均可用于治疗阴血不足之失眠不安。然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,配知母、茯苓滋阴清热,除烦安神,故重在养血清热,除烦安神,适用于心肝血虚,虚热内扰之虚烦失眠,心悸,伴咽干口燥等。甘麦大枣汤重用小麦补心养肝,除烦安神,配甘草、大枣益气和中,润燥缓急,偏于甘润平补,养心调肝,主治心阴不足,肝气失和之脏躁,精神恍惚,喜悲伤欲哭之证。
酸枣仁汤重要文献摘要
1.原书主治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虚烦虚劳不得眠,酸枣仁汤主之。”[1]
2.方论选录《古今名医方论》卷1:“枣仁酸平,应少阳木化,而治肝极者,宜收宜补,用枣仁至二升,以生心血,养肝血,所谓以酸收之,以酸补之是也。顾肝郁欲散,以川芎之辛散,使辅枣仁通肝调营,所谓以辛补之。肝急欲缓,缓以甘草之甘缓,防川芎之疏肝泄气,所谓以土葆之。然终恐劳极,则火发于肾,上行至肺,则卫不合而仍不得眠,故以知母崇水,茯苓通阴,将水壮、金清而魂自宁,斯神凝、魂藏而魄且静矣。此治虚劳肝极之神方也。”
[2-3]
参考资料
- 1. 张仲景.《金匮要略》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年08月
- 2. 邓中甲.《方剂学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1年9月
- 3. 汪昂.《汤头歌诀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7年9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