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府逐瘀汤,中医方剂名。为理血剂,具有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之功效。主治胸中血瘀证。胸痛,头痛,日久不愈,痛如针刺而有定处,或呃逆日久不止,或饮水即呛,干呕,或内热瞀闷,或心悸怔忡,失眠多梦,急躁易怒,入暮潮热,唇暗或两目暗黑,舌质暗红,或舌有瘀斑、瘀点,脉涩或弦紧。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、风湿性心脏病、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,以及脑血栓形成、高血压病、高脂血症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、神经官能症、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、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。
中文名:血府逐瘀汤
功 用: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
主 治:胸中血瘀证
分 类:理血剂-活血祛瘀
出 处:《医林改错》
血府逐瘀汤歌诀
血府当归生地桃,红花枳壳膝芎饶。柴胡赤芍甘桔梗,血化下行不作痨。通窍全凭好麝香,桃红大枣老葱姜。川芎黄酒赤芍药,表里通经第一方。膈下逐瘀桃牡丹,赤芍乌药元胡甘。归芎灵脂红花壳,香附开郁血亦安。少腹逐瘀桃牡丹,元胡灵脂芍茴香。蒲黄肉桂当没药,调经种子第一方。身痛逐淤膝地龙,香附羌秦草归芎。黄芪苍柏量加减,要紧五灵桃没红。
血府逐瘀汤组成
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生地黄、牛膝、川芎、桔梗、赤芍、枳壳、甘草、柴胡。
血府逐瘀汤用量
桃仁12g,红花、当归、生地黄、牛膝各9g,川芎、桔梗各4.5g,赤芍、枳壳、甘草各6g,柴胡3g。
血府逐瘀汤用法
水煎服。
血府逐瘀汤功用
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。
血府逐瘀汤主治
胸中血瘀证。胸痛,头痛,日久不愈,痛如针刺而有定处,或呃逆日久不止,或饮水即呛,干呕,或内热瞀闷,或心悸怔忡,失眠多梦,急躁易怒,入暮潮热,唇暗或两目暗黑,舌质暗红,或舌有瘀斑、瘀点,脉涩或弦紧。
血府逐瘀汤方义
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,气机郁滞所致。即王清任所称“胸中血府血瘀”之证。胸中为气之所宗,血之所聚,肝经循行之分野。血瘀胸中,气机阻滞,清阳郁遏不升,则胸痛、头痛日久不愈,痛如针刺,且有定处;胸中血瘀,影响及胃,胃气上逆,故呃逆干呕,甚则水入即呛;瘀久化热,则内热瞀闷,入暮潮热;瘀热扰心,则心悸怔忡,失眠多梦;郁滞日久,肝失条达,故急躁易怒;至于唇、目、舌、脉所见,皆为瘀血征象。治宜活血化瘀,兼以行气止痛。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,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,共为君药。赤芍、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;牛膝活血通经,祛瘀止痛,引血下行,共为臣药。生地、当归养血益阴,清热活血;桔梗、枳壳,一升一降,宽胸行气;柴胡疏肝解郁,升达清阳,与桔梗、枳壳同用,尤善理气行滞,使气行则血行,以上均为佐药。桔梗并能载药上行,兼有使药之用;甘草调和诸药,亦为使药。合而用之,使血活瘀化气行,则诸症可愈,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。
血府逐瘀汤配伍特点
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,既行血分瘀滞,又解气分郁结;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,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,行气又无伤阴之弊;三为升降兼顾,既能升达清阳, 又可降泄下行,使气血和调。
血府逐瘀汤运用
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。临床应用以胸痛,头痛,痛有定处,舌暗红或有瘀斑,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。
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
若瘀痛入络,可加全蝎、穿山甲、地龙、三棱、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;气机郁滞较重,加川楝子、香附、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;血瘀经闭、痛经者,可用本方去桔梗,加香附、益母草、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;胁下有痞块,属血瘀者,可酌加丹参、郁金、䗪虫、水蛭等以活血破瘀,消症化滞。
血府逐瘀汤禁忌
由于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,故孕妇忌用。
血府逐瘀汤附注
血府逐瘀汤附方1
通窍活血汤
血府逐瘀汤组成
赤芍、川芎各3g, 桃仁(研泥)、红花各9g,老葱(切碎)3根,鲜姜(切碎)9g,红枣(去核)7个,麝香(绢包五厘)0.16g,黄酒250g。
血府逐瘀汤用法
前七味煎一盅,去滓,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,临卧服。
血府逐瘀汤功用
活血通窍。
血府逐瘀汤主治
瘀阻头面证。头痛昏晕,或耳聋,脱发,面色青紫,或酒渣鼻,或白癜风,以及妇女干血痨,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、腹大青筋、潮热等。
血府逐瘀汤出处
《医林改错》
血府逐瘀汤附方2
膈下逐瘀汤。
血府逐瘀汤组成
五灵脂(炒)、川芎、丹皮、赤芍、乌药各6g,当归、桃仁(研泥)、红花、甘草各9g,延胡索3g, 香附、枳壳各4.5g。
血府逐瘀汤用法
水煎服。
血府逐瘀汤功用
活血祛瘀,行气止痛。
血府逐瘀汤主治
瘀血阻滞膈下证。膈下瘀血蓄积;或腹中胁下有痞块;或肚腹疼痛,痛处不移;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。
血府逐瘀汤出处
《医林改错》
血府逐瘀汤附方3
少腹逐瘀汤
血府逐瘀汤组成
小茴香(炒)1.5g,干姜(炒)、官桂、延胡索各3g,没药、川芎、赤芍、五灵脂(炒)各6g,当归、蒲黄各9g。
血府逐瘀汤用法
水煎服。
血府逐瘀汤功用
活血祛瘀,温经止痛。
血府逐瘀汤主治
寒凝血瘀证。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,或痛而无积块,或少腹胀满,或经期腰酸,少腹作胀,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,接连不断,断而又来,其色或紫或黑,或有瘀块,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。
血府逐瘀汤出处
《医林改错》
血府逐瘀汤附方4
身痛逐瘀汤
血府逐瘀汤组成
秦艽、羌活、香附各3g,川芎、甘草、没药、五灵脂(炒)、地龙(去土)各6g,牛膝、桃仁、红花、当归各9g。
血府逐瘀汤用法
水煎服。
血府逐瘀汤功用
活血行气,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。
血府逐瘀汤主治
瘀血痹阻经络证。肩痛,臂痛,腰痛,腿痛。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。
血府逐瘀汤出处
《医林改错》
血府逐瘀汤化裁方之间的鉴别
以上各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,常称五逐瘀汤,各方均以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赤芍、当归等为基础药物,都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,主治瘀血所致的病证。其中血府逐瘀汤中配伍行气宽胸的枳壳、桔梗、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,故宣通胸胁气滞,引血下行之力较好,主治胸中瘀阻之证;通窍活血汤中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、老葱等,放活血通窍作用较优,主治瘀阻头面之证;膈下逐瘀汤中配伍香附、乌药、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,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大,主治瘀血结于膈下,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痞块者;少腹逐瘀汤中配伍温通下气之小茴香、官桂、干姜,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强,主治血瘀少腹之积块、月经不调、痛经等;身痛逐瘀汤中配伍通络宣痹止痛的秦艽、羌活、地龙等,故多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症。
血府逐瘀汤重要文献摘要
1.原书主治 《医林改错》卷上:“头痛,胸痛,胸不任物,胸任重物,天亮出汗,食自胸右下,心里热(名日灯笼病),瞀闷,急躁,夜睡梦多,呃逆,饮水即呛,不眠,小儿夜啼,心跳心忙,夜不安,俗言肝气病,干呕,晚发一阵热。”[1]
2.方论选录 唐宗海《血证论》卷8:“王清任著《医林改错》,论多粗舛,惟治瘀血最长。所立三方,乃治瘀血活套方也。一书中惟此汤歌诀‘血化下行不作痨’句颇有见识。凡痨所由成,多是瘀血为害,吾于血症诸门,言之纂祥,并采此语为印证。
[2-3]
参考资料
- 1. 王清任.《医林改错》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年8月
- 2. 邓中甲.《方剂学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1年9月
- 3. 汪昂.《汤头歌诀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7年9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