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泻要方,中医方剂名。为和解剂,具有调和肝脾,补脾柔肝,祛湿止泻之功效。主治脾虚肝旺之泄泻。肠鸣腹痛,大便泄泻,泻必腹痛,泻后痛缓,舌苔薄白,脉两关不调,左弦而右缓者。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、慢性结肠炎、肠易激综合征等属于肝旺脾虚者。
中文名:痛泻要方
功 用:补脾柔肝,祛湿止泻
主 治:脾虚肝旺之泄泻
分 类:和解剂-调和肝脾
出 处:《丹溪心法》
痛泻要方歌诀
痛泻要方用陈皮,术芍防风共成剂,肠鸣泄泻腹之痛,治在泻肝又补脾。
痛泻要方组成
陈皮、白术、白芍、防风。
痛泻要方用量
陈皮45g,白术 90g,白芍 60g,防风30g。
痛泻要方用法
上四切,分作八服,水煎或丸服。现代用法:水煎服。
痛泻要方功用
补脾柔肝,祛湿止泻。
痛泻要方主治
脾虚肝旺之泄泻。肠鸣腹痛,大便泄泻,泻必腹痛,泻后痛缓,舌苔薄白,脉两关不调,左弦而右缓者。
痛泻要方方义
本证多由土虚木乘,肝脾不和,脾失健运所致。治疗以补脾柔肝,祛湿止泻为主。《医方考》说:“泻责之脾,痛责之肝;肝则之实,脾则之虚,脾虚肝实,故令痛泻”。[1] 其特点是泻必腹痛。方中白术苦温,补脾燥湿,为君药。白芍酸寒,柔肝缓急止痛,与白术配伍,为臣药。陈皮辛苦而温,理气燥湿,醒脾和胃,为佐药。防风燥湿以助止泻,为脾经引经药,故为佐使药。
痛泻要方配伍特点
白术补脾,白芍柔肝缓急,二者相配,土中泻木,共奏补脾柔肝之功,防风具有升散之性,辛能散肝郁,香能舒脾气。
痛泻要方运用
本方用于脾虚肝旺之泄泻。临用应用以肠鸣腹痛,大便泄泻,泻必腹痛,泻后痛缓,左弦右缓为辨证要点。
痛泻要方加减化裁
久泻者,加炒升麻,以升阳止泻;舌苔黄腻者,加黄连、煨木香以清热燥湿、理气止泻。
痛泻要方重要文献摘要
《医方集解·和解之剂》:“此足太阴、厥阴药也。白术苦燥湿,甘补脾,温和中;芍药寒泻肝火,酸敛逆气,缓中止痛;防风辛能散肝,香能舒脾,风能胜湿,为理脾引经要药。陈皮辛能利气,炒香尤能燥湿醒脾,使气行则痛止。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。”[2]
[3-4]
参考资料
- 1. 吴昆.《医方考》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7年8月
- 2. 汪昂.《医方集解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9年11月
- 3. 邓中甲.《方剂学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1年9月
- 4. 汪昂.《汤头歌诀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7年9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