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和汤

经典处方 huatuo 2042浏览

六和汤属于中药之一,主治心脾不调,气不升降,霍乱转筋,呕吐泄泻,寒热交作,痰喘咳嗽,胸膈痞满,头目昏痛,肢体浮肿,嗜卧倦怠,小便赤涩;伤寒阴阳不分,冒暑伏热烦闷,或成痢疾,中酒烦渴畏食。

药品名称:六和汤

是否处方药:处方药

主要适用症:祛湿方,治心脾不调,气不升降等

用法用量:每服四钱,水一盏半

剂    型:汤剂

六和汤功能主治:

治夏月饮食不调,内伤生冷,外伤暑气,寒热交作,霍乱吐泻及伏暑烦闷,倦怠嗜卧,口渴,便赤,中酒等。

风寒暑湿之邪,伤脾则泻,伤胃则吐,伤肺则渴,伤膀胱则溺赤。阴阳相争则寒热交作,或霍乱转筋。脾主四肢,伤则倦怠。伤酒亦以温散为治。

砂仁、藿香、厚朴、杏仁、半夏、扁豆、木瓜、人参、白术、赤茯苓、甘草。加姜、枣煎。伤暑加香薷。伤冷加紫苏。一方无白术,一方有苍术。

六和汤药理

此足太阴、阳明药也。藿香、砂仁、杏仁、厚朴香能舒脾,辛能行气,而砂仁、厚朴兼能化食。木瓜酸能平肝舒筋。扁豆、赤茯苓淡能渗湿清热,而扁豆又能散暑和脾。半夏辛温,散逆而止呕。参术甘温,补正以匡邪。甘草补中,协和诸药。姜枣发散而调荣卫。皆所以和之也。或加香薷者,用以祛暑。

加紫苏者,用以发表散寒也。

①肝木乘脾故转筋,木瓜酸能敛肺,助肺金以平肝邪,故治霍乱转筋。

②吴鹤皋曰:「六和者,和六腑也。脾胃为六腑之总司,先调脾胃,则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,百骸九窍皆太和矣。」

昂按:「六和者,和六气也。若云和六腑,则五脏又不当和乎?盖风寒暑湿燥火之气,夏月感之为多,故用诸药匡正脾胃,以拒诸邪而平调之也。」

六和汤六和汤种类

六和汤六和汤1:

组成

缩砂、半夏(汤洗七次)、杏仁(去皮尖)、人参(去芦)、赤茯苓(去皮)、藿香(去土)、白扁豆(姜制)、香薷、厚朴(姜制)、木瓜,各一钱;炙甘草,半钱。

功能与主治

治心脾不调,气不升降,霍乱转筋,呕吐泄泻,寒热交作,痰喘咳嗽,胃脘痞满,头目昏痛,肢体浮肿,嗜卧倦怠,小便赤涩。并伤寒阴阳不分,冒暑伏热烦闷,或成痢疾,中酒烦渴畏食。并皆治之。

用法与用量

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五片,红枣一枚,煎至一钟,不拘时服。

摘录

明·方贤著《奇效良方》

六和汤六和汤2:

来源
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。

组成

缩砂仁 半夏(汤,炮七次) 杏仁(去皮、尖) 人参 甘草(炙)各30克 赤茯苓<去皮) 藿香叶 白扁豆(姜汁略炒) 木瓜各60克 香薷 厚朴(姜汁制)各120克

用法

上锉。每服12克,用水220毫升,加生姜3片,枣子1枚,煎至160毫升,去滓,不拘时服。

主治

心脾不调,气不升降,霍乱转筋,呕吐泄泻,寒热交作,痰喘咳嗽,胸膈痞满,头目昏痛,肢体浮肿,嗜卧倦怠,小便赤涩;伤寒阴阳不分,冒暑伏热烦闷,或成痢疾,中酒烦渴畏食。

六和汤六和汤3

药物组成  陈皮1两(去白),青皮(去白)3两,柴胡3两,净香附3两,苏叶3两,甘草1两半。

处方来源

《普济方》卷三九○。

方剂主治

疟疾寒多热少,食积疳热。

用法用量  上(口父)咀。水煎服。

方解  本方为治外感暑湿,内伤生冷之证的效方。「六和」者,即六腑和调之义也。因脾胃为六腑之总司,后天之本,本方所治之证,虽有外感、内伤,但以脾胃病变为主。本方能调理脾胃,使六腑安和,身体健康,故称「六和汤」。
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六和汤由上方加白术、人参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组成,通治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所伤之病。因该方能使六气调和,病去人安,故亦名「六和汤」。

转载请注明:华佗中医大师博客 » 六和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