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附子汤

经典处方 huatuo 1491浏览

大黄附子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金匮要略今释》。具有温阳散寒,通便止痛之功效。主治阳虚寒结,腹胁疼痛,大便秘结,发热,手足厥泠,舌苔白腻,脉弦紧。

名    称:大黄附子汤

别    名:大黄附子细辛汤(《金匮要略今释》引《漫游杂记》)

出    处:《金匮要略今释》

组    成:大黄、附子、细辛

功    用:温阳散寒,通便止痛

主    治:阳虚寒结,腹胁疼痛,大便秘结,发热,手足厥泠,舌苔白腻,脉弦紧

大黄附子汤歌诀

大黄附子细辛,温里散寒之君,止痛通便导滞,寒积里实消遁。

大黄附子汤组成

大黄三两,附子三枚(炮),细辛二两。

大黄附子汤用法用量

用水500ml,煮取200ml,体质强壮者煮取250ml,分3次温服,间隔1小时左右。

大黄附子汤功用

温阳散寒,通便止痛。

大黄附子汤主治

阳虚寒结,腹胁疼痛,大便秘结,发热,手足厥泠,舌苔白腻,脉弦紧。

大黄附子汤方义

本方所治,是里寒结滞之证,治当温阳散寒,泻下积滞,使阳气通畅。方中用辛热之附子,温阳散寒;细辛走窜发散,除寒散结;大黄得附子、细辛之辛温,寒性得到抑制,专行荡涤肠胃,泻除寒积之滞。大便得解,腑气通畅,则寒积去,阳气行,诸证自可消除。

大黄附子汤运用

①腹痛。《古方便览》:一男子年50余岁,腹痛多年,反复不愈,心下痞硬,腹中雷鸣,先服半夏泻心汤,未能奏效。忽一日寒战大作,腹痛如绞,遂投以本方,服后痛顿止,续服数日,病不再发;②肋间神经痛 《日本东洋医学会志》 (日本汉医)12卷3号: 一男子,7l岁,右侧胸痛剧烈就诊,面色不华,行走不便,腹直肌挛急,略微柔软,腹力中等,大便4-5日—行,舌润无苔,脉洪大。服本方,25日痊愈;③美尼尔氏综合征 《浙江中医杂志》1985,(8):35:一女,40岁,索患美尼尔氏综合征,时常发作。1周前,因感冒过劳,素疾又作,头晕甚,呕吐痰涎,脐下2寸处胀痛,泻下清稀,纳呆,口干欲饮,舌淡,苔白厚粘腻,脉缓滑。先按痰饮作眩投泽泻汤合二陈汤加味,未效。再察舌象,参考脐下疼痛,悟出此为阳虚寒积,三焦痞塞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改投本方加人参6g,4剂服毕,诸症悉除。

大黄附子汤使用注意

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。

大黄附子汤附方

名称:柴胡细辛汤

组成:柴胡、细辛、薄荷、归尾、地鳖虫、丹参、制半夏、川芎、泽兰叶、黄连

用法:水煎服

主治:脑震伤

出处:《中医伤科学讲义》

功用:去瘀生新,调和升降

名称:升麻细辛汤

组成:升麻、荆芥穗、防风(去芦)各半两,细辛一两(去土)

用法:上为粗末。每服四钱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热服;漱令冷,吐之。为细末揩齿,良久吐出,温盐汤漱之亦得

主治:风牙痛

出处: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

名称:附子细辛汤

组成:细辛、川芎各一两,附子半两(生,去皮脐),麻黄二钱半(去节)

用法:上为粗末。每服五钱,加生姜三片,水一盏半,煎至七分,去滓服

主治:头痛连脑户或额间与目相连,欲得热物熨者

出处: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一

大黄附子汤重要文献摘要

《金匮要略今释》:“ 胁下偏痛,发热,其脉紧弦,此寒也,以温药下之,宜大黄附子汤。”

大黄附子汤各家论述

丹波元坚:“按此条证,固属寒实,故大黄附卞,相合成剂,性味融和,自为温利之用。如附子泻心汤,则其证表寒里热,故别煮附子,而功则各奏。故同是附子大黄并用,而立方之趣,回乎不均。徐氏说未确切。盖温利之剂,实以桂枝加大黄汤及此汤为祖。而温脾等诸汤,皆莫不胚胎于此二方矣。”

转载请注明:华佗中医大师博客 » 大黄附子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