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承气汤

经典处方 huatuo 1114浏览

大承气汤,中医方剂名。为泻下剂,寒下,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,主治阳明腑实证,大便不通,频转矢气,脘腹痞满,腹痛拒按,按之则硬,甚或潮热谵语,手足濈然汗出,舌苔黄燥起刺,或焦黑燥裂,脉沉实;热结旁流证,下利清谷,色纯青,其气臭秽,脐腹疼痛,按之坚硬有块,口舌干燥,脉滑实;里热实证之热厥、痉病或发狂等。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、急性胆囊炎、呼吸窘迫综合症、挤压综合征、急性阑尾炎等。

功    用:峻下热结

主    治:阳明腑实证

分    类:泻下剂-寒下

出    处:《伤寒论》

大承气汤歌决

大承气汤用硝黄,配伍枳朴泻力强,痞满燥实四症见,峻下热结第一方。

去硝名曰小承气,轻下热结用之效,调胃承气硝黄草,便秘口渴急煎尝。[1] 

大承气汤组成

大黄、枳实、厚朴、芒硝。

大承气汤用量

大黄(12克)、厚朴(24克)、 枳实(12克)、 芒硝(9克)。

大承气汤用法

以水一斗,先煮二物,取五升,去渣,内大黄,更煮取二升,去渣,内芒硝,更上微火一、两沸,分温再服。得下,余勿服。(现代煎煮方法:水煎,先煮厚朴、枳实,大黄后下,芒硝溶服)

大承气汤功用

峻下热结。

大承气汤主治

1、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,频转矢气,脘腹痞满,腹痛拒按,按之则硬,甚或潮热谵语,手足濈然汗出。舌苔黄燥起刺,或焦黑燥裂,脉沉实。

2、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谷,色纯青,其气臭秽,脐腹疼痛,按之坚硬有块,口舌干燥,脉滑实。

3、里热实证之热厥、痉病或发狂等。

大承气汤方义

本证是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,入里化热,或温病邪入胃肠,热盛灼津所致。治疗方法以峻下热结为主。实热内结,胃肠气滞,腑气不通,故大便不通,频转矢气,脘腹痞满,腹痛拒按;里热炽盛,上扰神明,故谵语;舌苔黄燥起刺,或焦黑燥裂,脉沉实是热盛伤津之征。“热结旁流”证,乃燥屎坚结于里,胃肠欲排除则不能,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。热厥、痉病、发狂等,皆因实热内结,或气机阻滞,阳气被遏,不能外达于四肢;热盛伤筋、筋脉失养而挛急;或胃肠燥热上扰心神所致。方中大黄泻热通便,荡涤肠胃,为君药。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,并能软坚润燥,为臣药,二药相须为用,峻下热结之力甚强;积滞内阻,则腑气不通,故以厚朴、枳实行气散结,消痞除满,并助硝、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,共为佐使。

大承气汤配伍特点

硝、黄配合,相须为用,泻下热结之功益峻。合用即能消痞除满,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,以泻下通便。四药合用,共奏峻下热结之功。

大承气汤运用

本方用于阳明脏腑实证的基础方,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。临床应用以痞、满、燥、实四症,及舌红苔黄,脉沉实为辨证要点。

大承气汤加减化裁

若兼气虚者,宜加人参补气,防泻下气脱;兼阴津不足者,加玄参、生地以滋阴润燥。

大承气汤禁忌

本方为泻下峻剂,凡气虚阴亏、燥结不甚,以及年老、体弱等应慎用;孕妇忌用;注意中病即止,以免损耗正气。

大承气汤附注

大承气汤、小承气汤、调胃承气汤、复方大承气汤的比较

四个承气汤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。大承气汤硝、黄并用,大黄后下,且加枳、朴,故攻下之力颇峻,为“峻下剂”,主治痞、满、燥、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;小承气汤不用芒硝,且三味同煎,枳、朴用量亦减,故攻下之力较轻,称为“轻下剂”,主治痞、满、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;调胃承气汤不用枳、朴,虽后纳芒硝,但大黄与甘草同煎,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,称为“缓下剂”,主治阳明燥热内结,有燥、实而无痞、满之证;复方大承气汤由大承气汤(枳壳易枳实)加炒莱菔子、桃仁、赤芍而成,故行气导滞、活血祛瘀作用增强,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而气胀较重者,并可预防梗阻导致局部血瘀气滞引起的组织坏死。

大承气汤重要文献摘要

方论 吴昆《医方考》卷1:“伤寒阳邪入里,痞、满、燥、实、坚全俱者,急以此方主之。调味承气汤不用枳、朴者,以其不作痞满,用之恐伤上焦虚无氤氲之元气也;小承气汤不用芒硝者,以其实而未坚,用之恐伤下焦血分之真阴,谓不伐其根也。此则上中下三焦皆病,痞、满、燥、实、坚皆全,故主此方以治之。厚朴苦温以去痞,枳实苦寒以泄满,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,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。”[2] 

[3] 

参考资料

  • 1.  汪昂(清).《汤头歌诀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7年9月第1版
  • 2.  吴昆(明).《医方考》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7年8月第1版
  • 3.  邓中甲.《方剂学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1年9月

转载请注明:华佗中医大师博客 » 大承气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