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苏饮

经典处方 huatuo 2143浏览

参苏饮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为解表剂。具有益气解表,理气化痰之功效。主治气虚外感风寒,内有痰湿证。症见发热恶寒,无汗,鼻塞头痛,胸脘满闷,咳嗽痰白,气短懒言,倦怠无力,苔白,脉弱。临床上用于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合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属气虚外感风寒、内有痰饮者。

名    称:参苏饮

出    处: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组    成:人参、紫苏叶、葛根、半夏、前胡、茯苓、枳壳、木香、陈皮、甘草、桔梗

功    用:益气解表,理气化痰

主    治:气虚外感风寒,内有痰湿证。症见发热恶寒,无汗,鼻塞头痛,胸脘满闷,咳嗽痰白,气短懒言,倦怠无力,苔白,脉弱

分    类:解表剂

参苏饮歌诀

参苏饮内用陈皮,枳壳前胡半夏齐;干葛木香甘桔茯,气虚外感最相宜。

参苏饮组成

人参6g,紫苏叶6g,葛根6g、半夏6g、前胡6g、茯苓6g、枳壳4g、木香4g、陈皮4g、甘草4g、桔梗4g。

参苏饮用法用量

加生姜7片,大枣1枚,水煎温服。

参苏饮功用

益气解表,理气化痰。

参苏饮主治

气虚外感风寒,内有痰湿证。发热恶寒,无汗,鼻塞头痛,胸脘满闷,咳嗽痰白,气短懒言,倦怠无力,苔白,脉弱。

参苏饮方义

本方治证为素体脾肺气虚、外感风寒所致。风寒束表,邪正相争,则恶寒发热、头痛;肺气闭郁,毛窍闭塞,则无汗、鼻塞;脾肺气虚,内有痰饮,因外感而引动,故咳嗽痰白;痰饮阻滞气机,故胸膈满闷;正气不足,故倦怠无力、气短懒言、脉弱。总之,其病机主要是脾肺气虚、外感风寒、内有痰阻气滞,故治当益气解表,理气化痰。

方中苏叶、葛根为君药,发散风寒、解肌透邪。前胡、半夏、枯梗止咳化痰,宣降肺气;陈皮、枳壳理气宽胸。五药共为臣药,化痰与理气兼顾,既寓治痰先治气之意,又使肺气升降复常而有助于表邪之宣散。人参益气,与紫苏叶相伍,扶正托邪;茯苓健脾,渗湿消痰,与半夏相配,以加强化痰之功;木香助陈皮、枳壳以行气,醒脾畅中。三药共为佐药。炙甘草补气和中,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益气解表、理中化痰之效。人参虽为佐药,但其作用亦甚重要,故名为参苏饮。

参苏饮配伍特点

散补并行,散不伤正,补不留邪。

参苏饮运用

1、本方为益气解表、理气化痰的代表方。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、无汗头痛、咳嗽痰白、倦怠乏力、苔白、脉弱为辨证要点。

2、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合并感染、上呼吸道感染等属气虚外感风寒、内有痰饮者。

参苏饮加减化裁

恶寒、无汗、鼻塞、风寒束表较甚者、可去葛根,加荆芥、防风以散寒发汗。

参苏饮附方

名称:参苏饮

组成:人参、紫苏、半夏、桔梗、杏仁、麻黄、荆芥、陈皮、防风、甘草、桑白皮

用法:上㕮咀,为粗末。每服五钱,加生姜三片,乌梅一个,和匀,好酸醋浸一宿,慢火炒,复浸一宿,再炒,以醋干为度,为细末。心嗽面赤流汗,干姜汤下;肝嗽眼中泪出,乌粟米汤下;肺嗽上气喘气,桑白皮汤下;脾嗽不思饮食,生姜汤下;胆嗽令人不睡,生姜自然汁下;冷嗽,夜间多嗽,葱白头汤下;热嗽日间多嗽,蜜汤下;暮嗽涕唾稠粘,生姜汤下;气嗽肚腹胀满,青皮汤下;伤风嗽流涕,荆芥防风汤下;肠嗽痰结成块,五味子汤下;产嗽背疼,黄蜡汤下;痨嗽,四肢羸瘦,秦艽汤下;血嗽连声不止,当归汤下

主治:诸般咳嗽

出处:《摄生众妙方》卷六

名称:参苏饮

组成:人参、紫苏叶、前胡、半夏、葛根、茯苓、桔梗、枳壳、陈皮、甘草、羌活、苍术

用法:上用水一钟半,加生姜三片,葱头—根,煎八分,热服

主治:秋月伤寒,发热头疼咳嗽,或中脘痞满,呕吐痰水,及感冒风邪,头疼鼻塞,憎寒壮热,名曰重伤风

出处:《医便》卷三

功用:宽中快膈

名称:参苏饮

组成:紫苏、陈皮、桔梗、半夏、前胡、干葛、甘草、枳壳

用法:上锉。加生姜,水煎,热服;或调紫草膏热服。表汗更佳

主治:小儿伤风、伤寒,发热咳嗽,痰涎,喘急,未明痘疹,疑似之间

出处:《古今医鉴》卷十四

名称:参苏饮

组成:人参、半夏、苏叶、陈皮、赤茯苓、甘草、枳壳、干葛、前胡、柴胡、香附、山楂肉

用法:生姜三片为引,水煎服

主治:小儿痘疹发热,恶寒咳嗽者

出处:《片玉痘疹》卷三

转载请注明:华佗中医大师博客 » 参苏饮